兰州牛肉面以“一清(汤)二白(萝卜)三红(辣子)四绿(香菜蒜苗)五黄(面条黄亮)”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。其制作的五大步骤无论从选料、和面、饧面,还是溜条和拉面,都巧妙地运用了所含成分的物理性能,即面筋蛋白质的延伸性和弹性。兰州牛肉面是兰州.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。2019年1月25日,兰州政府给予5万元到100万元不等的奖励,鼓励拉面企业“走出去”。
历史由来
兰州清汤牛肉拉面,原为西北地区招待高级宾客的风味食品。因为味美可口,经济实惠,不仅在兰州比比皆是,而且在全国各省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了兰州牛肉拉面馆。兰州本地人一般称兰州牛肉拉面为“牛肉面”。年轻人亦称之为“牛大”或“牛大碗”,取“大碗牛肉面”之意。
史料记载中,兰州牛肉拉面创始人是陈维精,热锅子面是马保子于1915年始创的,当时马保子家境贫寒,为生活所迫,他在家里制成了热锅牛肉面,肩挑着在城里沿街叫卖。后来,他又把煮过牛、羊肝的汤兑入牛肉面,其香扑鼻,大家都喜欢他的牛肉面。接着他开了自己的店,不用沿街叫卖了,就想着推出免费的“进店一碗汤”,客人进得门来,伙计就马上端上一碗香热的牛肉汤请客人喝,爽,醒胃。
马保子的清汤牛肉面名气大振,马保子经营到1925年,由其子马杰三接管经营,马杰三继续在清字上下功夫,不断改进牛肉拉面,直到后来名振各方,被赠予“闻香下马,知味停车”的称誉。

对比广州或上海的早茶,牛肉面馆有以下的特点:
快餐化、高效性:制作一碗拉面从抻扯到装碗的时间约为1分钟;一个熟练的拉面师傅每分钟可拉面8-10份。一般顾客需要7-15分钟就可以完成整个就餐过程。兰州牛肉拉面的制作完全采取流水线方式,保证出面速度。
可计量性:拉面虽说是手工制作,但长期以来的经验和行业默契保证了每碗面的计量标准,面的净重量在250克左右。盛面的碗保持统一标准,决定了汤的容量也可计量。肉丁和其他辅料虽随机性较大,但基本要求无太大差别。
可预测性:面的口感、数量,汤的成色、味道,”一二三四五“的基本标准一般不会有什么改变。尽管不同的店在口味上略有区别,但都不会过于离谱。
可控制性:点餐长队、有限的菜单、少的可怜的选择、不舒服的座椅都会让顾客遵从经营者的意图——快速吃完,赶紧走人。
新的发展:为了丰富牛肉面的选择性,已有部分餐馆新添加了肉丸子,每个一般一元钱一个。可以作为牛肉的替代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