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26日,央行发布《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。《报告》指出,今年以来,央行已推出涉及9万亿元货币资金的货币政策应对措施,前10个月金融部门向实体经济让利约1.25万亿元。总体来看,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前瞻性、主动性、精准性和有效性,成效显著,传导效率进一步提升,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。下一步,央行将综合施策推动社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,发挥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。
例如9月末,广义货币供应量(M2)同比增长10.9%,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3.5%,增速均明显高于2019年。9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.63%,较上年12月下降0.49个百分点。货币信贷结构持续优化,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29.6%,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30.5%。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,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。
当前,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。不过,央行也指出,要看到国际环境日趋复杂,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,国内经济面临不少挑战,经济运行还存在一些结构性、体制性、周期性问题,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。
基于此,央行定调下阶段政策思路。一方面,将贯彻新发展理念,构建新发展格局,完善宏观经济治理,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,促进经济总量平衡、结构优化、内外均衡。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,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,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,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。
本文转自让我们,如有侵权请告知本站删除,兰州牛肉面加盟。